榜书:大字背后的艺术与规矩/端庄古雅/庙堂气象
“榜书”往往用于官方正式用途,或者长久悬挂于宫殿匾额或者公共场所。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,也容易使书写者出名。
“榜书”是楷书的最高段位
“榜书”与大楷、中楷、蝇头小楷相比,在章法、执笔、运笔、用墨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规律和技法。根据历代书法家的经验,应先练写“大楷”,作为基本练习。掌握了“大楷”的点画准确精到、结构疏密得当之后,再写“小楷”才能达到结体宽绰开张、点画规矩清楚。进而,练写“榜书”,才能达到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,不致涣散无神。可见,“榜书”是楷书中的最高段位。
在唐朝,颜真卿的《东方朔画赞》,是“榜书”的传世经典。
如何写榜书?
费瀛说:“必须明师指授,八法、八病、运笔、撮襟等法,逐一讲究,意中了了,然后落笔,则一点一画都从规矩中来……临写时,更得精通书法者,提掇点化,则心益明,见愈长,临池之业,日异而月不同,骎骎骚到古人佳处矣。”在掌握“八法”书写技法、消除八病、点画都能出入规矩、把握范本书写技巧后,再从10厘米左右大的字开始练,循序渐进,不断增大字径。
具备相应书法理论知识,对提高榜书书写水平大有裨益。以摩崖、石刻为例,河南洛阳伊水河畔的石刻是方笔雄强类书体。陕西、甘肃境内褒斜道上的“汉三颂”,虽在同一道上,但是《石门颂》与《西狭颂》、《郙阁颂》的风格面貌迥异:前者纯以圆笔书写,恣肆奔放,活脱潇洒,意趣盎然;而后两者以方笔为主,方整雄强,端庄美,《郙阁颂》用笔尤显粗壮。山东莱州一带的石刻《郑文公碑》,虽同为郑道昭所书,但刊刻在云峰山的《郑文公碑》(下碑)字迹清晰,风化腐蚀程度较轻。印刷《郑文公碑》(下碑)的多家出版社中,惟有上海书画出版社“自学丛帖”中的《郑文公碑》(下碑)风貌、字口清晰度和使用的拓本都名列前茅。《郑文公碑》虽用笔圆劲,笔意内含,但因为过于循规蹈矩,所以不宜选为范本。倘若具有以上知识或掌握更多书法理论,再旁及绘画笔、墨、水、色彩等相关知识,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榜书之宗
《泰山经石峪》,又名《泰山佛说金刚经》,摩崖石刻,北齐天保间刻,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此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。字径50厘米,字体介于隶楷之间,据民国初拓本计,存九百六十余字。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。通篇文字气势磅礴,其优游自如从容不迫之仪态,若具仙姿;其用笔圆润可人,包融篆隶而妙化为楷,结构舒博壮健,颇含浑穆宽阔之趣。
历届中书协主席的榜书作品
舒同、启功、沈鹏和孙晓云的榜书
拿起毛笔,世界都静下来了
笔墨时间书画艺术社
高素质人士业余时间交流书法国画篆刻的乐园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